24岁的杨伟东从南京河海大学比较文学系本科毕业。因为父母对“铁饭碗”的坚持,他很不情愿地放弃了广州一家外企的录用信,服从学校的**,只身一人来到同学们艳羡的北京,在国家电力公司下属某设计院的外事科担任了文职。
彼时杨伟东的日常工作就是为**整理和草拟讲话稿,以及简单的文书管理。在国家机关,例行的座谈和学习几乎是主要的工作,比如每周二整个下午的集体读报学习交流。很快,他就发现这里清闲、做事一板一眼、按资排辈的风格并不适合自己。那年正是国内互联网发展的**个**,杨伟东所在的办公室也配了一台能通过电话上网的电脑。出于对互联网的喜爱以及对现实工作氛围的逃避,杨伟东主动揽下了一切需要用到电脑的活儿,长时间“霸占”着电脑,有机会就拨号上网。
与多数年轻人一样,杨伟东那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杨伟东尝试了多种可能性,偷偷在广告公司做兼职,作为文科生的他还自学考取了微软的工程师证等。
入职一年多后,在一个合作项目中,他被借调到世界银行同一帮外国人一起工作。“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工作可以这样,哪怕你是一个项目小助理,大家也非常尊重你,**和员工间可以为一件事情争吵,结果很重要但工作方式可以很随意”。杨伟东说,从世界银行回来之后,他再也受不了待在机关,一门心思决定离开。于是他瞄准互联网企业狂发简历,长达半年的海投之后,终于在2000年正式入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