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聚拢人才,又或者解决创业公司早期的资金不足,创业公司开始从企业股份中预留出一部分作为员工激励,这种“将员工看作合伙人”的做法,几乎被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所笃信。然而,“期权”虽然看上去很美,却也有着不少“潜规则”,例如“期权”的行权在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规则。
期权和限制性股权都是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大的区别是,期权是员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后才能获得;而限制性股权是员工一开始就可以获得,并参与到企业分红。有别于限制性股权,拥有公司期权的员工往往要等上好几年,或者满足某种条件才可以将期权行权。很多员工每月拿着微薄的收入的同时,还攥着大量无法立刻变现的期权,它们就像是一张张画的“大饼”,看得到却吃不到。
好几年前,因果树联合创始人滕放就动过心思,想从某个阿里员工手中购买一些期权进行投资,却苦于各种原因(缺乏法律框架等)而没有实现。但在2016年1月,他所创立的股权众筹平台因果树却推出了国内**款期权变现产品,“期权变现通”。
期权变现通允许VIE架构下的Pre-IPO、高成长性企业,例如小米、美团等企业的员工将部分期权放到平台上,为其提供将期权进行变现、流动的渠道。滕放保守的估计,“在中国,期权变现的市场可以达50亿到100亿人民币。”
之所以选择VIE架构企业和D轮以后的高成长性企业,是因为相比国内的期权设计与上市要求标准,有VIE架构的海外资产可以在上市后保留期权激励计划,而国内的期权激励计划在上市之前则不予保留。另外,D轮以后的企业有非常好的成长性,容易受到投资人青睐,属于**资产。D轮的企业一般离IPO也比较近,大约3年左右能完成IPO。因果树选择从这些晚期项目为出发点,当然也希望逐步能做到一些A轮、B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