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为统筹推进全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健康大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我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2017年,我市调整完善医联体制度框架,启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所有三级**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每县至少组建1个医共体,市至少建成1个紧密型成效显著的医联体。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方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
到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医院、妇幼**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诊、双向转诊、急慢分*、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结合我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联体建设情况,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城乡医联体、专科联盟医联体、互联网医联体、医院联盟医联体、对外合作共建医联体七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偏远贫困地区流动,社会办医疗机构可自愿参与医联体组建。
《方案》要求,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明确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程序,做到分工协作、有序转诊。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期患者、术后**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疗和康复,支持上级医院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延续性*疗和康复病床,组成医疗团队对下转患者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
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双向转诊不应局限于医联体内部,还应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权,优先将病人向上转诊至专科、专病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或下转至方便患者就医的基层医疗机构。鼓励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加入医联体,构建诊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大型检查检验设备开放共享,鼓励在医联体内依托牵头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探索在医联体内统一药品采购和管理,建立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方便患者就医。